D220《中国古代文献:历史、社会与文化》赵益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

2023-03-17 298 0

关注公众号:【爱书小站】(aishuchao2021),首页回复数字 D220或者书名,自动弹出下载地址。公众号每天晚上都会推荐精选好书,仅供学习参考.

D220

中国古代文献:历史、社会与文化
作者:赵益

#推荐语

有鉴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界关于文献、图书的社会、文化研究的逐渐兴盛和以“书籍史”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图书史研究成为海外汉学的热点,本书通过梳理、解释本土学术中自成系统的文献、图书研究的“内在理路”及其强大惯性,在引入外来新方法、新视角所发生的观念上的歧异和实践中的困惑,从而从文化史的视角,对中国古代文献做概括式的总论;以专题研究为线索,提出问题,并加以分析、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。主要内容包括:中国古代文献的涵义及形态;古文献的载体;古文献的生产和与文明发展的关系;中国古代文献的的保存与流播;中国古代文献的的阐释传统;古典文献学的文化史内涵。
#这本书讲了什么?

#1“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”项目在提出问题并着手研究伊始,即由全体研究者共同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:此一历史课题的研究既不采取概论通史的论述方式,也不拘泥于线性的时间顺序,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专门的探讨,旨在通过对诸多重大问题的深入考察,揭示中国古代文献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丰富意义。根据这一原则,本人承乏撰述的第一卷既非全体研究的总论,更非各卷内容的总括介绍,同样也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专论。毫无疑问,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原则规范的前提下,本人才有胆量作此首章,因为我只需要发表一些个人的心得,而不必要(当然也不可能)弥纶群言、折衷是非。
#2形制与意义
今人事事不如古,固也,亦有事什而功百者,书籍是已。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,不可名状;秦、汉以还,浸知钞录,楮墨之功简约轻省,数倍前矣。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,卷必重装,一纸表里,常兼数番,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,阅展舒,甚为烦数,收集整比,弥费辛勤。至唐末、宋初,钞录一变而为印摹,卷轴一变而为书册,易成难毁,节费便藏,四善具焉。溯而上之至于漆书竹简,不但什百而且千万矣!士生三代后,此类未为不厚幸也。
中国文献史上,书籍载体以及书籍制度这一文献物质层面上的显著进化,是极端强调经验、崇尚复古的中国古代士人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。或许宋人尚未能充分意识到雕版印刷的划时代进步,但到了明代,如胡应麟所述,士人已经完全为书籍物质形态的进化成就所惊服。事实上,在中国所谓“四大发明”中,纸与印刷术紧密相关,两者实质上代表着的就是书籍载体与书籍制度的技术发展程度。毫无疑问,书籍载体及其所决定的书籍制度的发展进步,是中国古代文献之光赖以辉煌的基础之一,当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书籍制度研究之兴起,余嘉锡所述最为扼要:
考书册制度者,《诂经精舍文集》中有汪继培、徐养原《周代书册制度考》,金鹗《汉唐以来书籍制度考》(亦录入《学海堂经解》《经义丛钞》),其文皆略而不详。其后有叶德辉《书林清话》中“书之称册”“书之称卷”“书之称本”“书之称叶”数篇,及日本人岛田翰《书册装潢考》(在《古文旧书考》中)、法人沙畹《纸未发明前之中国书》(冯承钧译本)诸篇,皆不免时有舛误。至近世王静安先生作《简牍检署考》(在《云窗丛刻》及《王忠悫遗书》中),而后简策之制大明。今人马叔平先生作《中国图书制度变迁之研究》(见《图书馆学季刊》第一卷第二期),取证实物,附以图象,又前人所未及也。
#3存亡与理势
主观方面包含两个部分,一个部分是统治者的取向,另一个部分则是文献接受者的选择。统治者的取向主要就是政治的禁绝。在人的主观方面,相较而言,政治禁绝并没有成为主宰散亡的绝对力量。如谶纬之书,宋大明中始禁以后,历代禁令峻切,隋炀帝甚至“发使四出,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,皆焚之,为吏所纠者至死”(《隋书·经籍志》),可谓登峰造极。谶纬尽管遭受致命的打击,然至《隋书·经籍志》编纂之时,犹著录有谶纬十三部九十二卷,与“梁有”相比,仍存三分之一强。乾隆时修《四库全书》“寓禁于征”,全毁者,往往未必消亡;而撤毁、抽毁、删削者,大部也可据他版而复原。所以,在主观方面的两个部分中,文献接受者的选择毫无疑问是决定性的,“传”与“不传”无外乎系于后人甚至是百代之后人的主观好恶。中国古代文献主要是精英思想文献,其创造者和接受者都是精英阶层,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,精英阶层的选择都具有总体一致性。
文献本身的方面,则包含很多因素。顾力仁将“书籍本身之因素”列为散佚的三大原因之一,除了书籍传播的历史方式外,特别提出书籍本身内容之“删繁就简”“后出转精”的进化演变往往导致新陈代谢,如“综合史料之书取代片面记载之编”“经书解释定于一尊取代各种义疏”“一书集注取代各家注释”等,[14]与张舜徽的见解可以相互补充。
从本质上说,主观方面的因素,无论是哪一个部分,它都由文献的内容而来,亦即统治者的取向和接受者的选择都取决于文献本身。文献本身方面的因素,则更不待言。由此,认知文献散佚的根本原因以解决疑难,其实就是一条路径:回到文献本身。

 

相关文章

《应得的权利》,[澳]凯特·曼恩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
《打开一颗心:一位心外科医生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》,[英] 斯蒂芬·韦斯塔比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
《正义的回响》,陈碧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
《保守主义:知识社会学论稿》,[德国]卡尔·曼海姆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
《神知识又增加了 》[法]奥德·戈埃米纳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
《企鹅哲学史(上下)》a.c.格雷林-epub,txt,mobi,azw3,pdf电子书免费下载